★ 模台尺寸、养护窑尺寸 叠合板、预制内外墙板等主要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台、养护窑入口高度等均有最大尺寸限制要求。以下为某构件厂PC生产线的模台、设备参数统计。 ★ 钢筋加工机器 焊网机、桁架机、弯箍机、调直断料机、套丝机等钢筋加工机器等对钢筋的长度、间距及钢筋直径均有不同的限制要求。以下为某构件厂钢筋生产线的参数统计。 ★ 材料采购 灌浆套筒型号、连接件种类、吊钉吊环样式等。 ★ 固定模台与流水线的比例 异形构件、三维构件无法进行流水线生产。 ★ 常见的生产工艺 如三明治墙板采用正打或反打工艺、楼梯是侧式生产或平打生产。 ★ 运输道路 施工现场及途中运输道路限高、限宽、道路等级以及运输车辆型号尺寸对预制构件的最大高度、最大宽度以及最大重量的限制。
预制构件从下单到供货的周期一般在80~110天。其中45~60天为构件加工图深化时间,10天为模具设计时间,20~30天为模具加工组装时间,4~7天生产第一、二层构件。(具体时间因构件类型、标准化程度、构件复杂程度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其中深化图时间受施工图设计质量的影响较大,而深化图的深度、精细化程度以及变更量直接关系到构件加工是否顺利。因此,把控设计质量、协调各参与单位共同校核,能有效避免因图纸问题导致构件加工延误或出现大量返工、剔槽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墙板构件的吊装时间在0.5小时左右,叠合板的吊装时间在15分钟左右,预制楼梯的吊装时间在15分钟左右。
★ 预制墙板施工工序
清理安装基础面→外墙外侧封堵条安放→构件底部设置调整标高垫片→构件吊装安放→安装斜向支撑及固定角码→构件调整对齐→连接点钢筋绑扎、管线敷设→接缝周围封堵→灌浆→现浇连接段模板支设→现浇连接段混凝土浇筑→拆除支撑。
★ 叠合板施工工序
架设装配支撑→清理支座面→放置预制楼板→检查封堵预制构件接缝处→安装侧面和开口处模板→安装管线等预埋件→布设对接处配筋、附加配筋→敷设上层分布筋→湿润表面→浇筑混凝土→现浇连接段混凝土浇筑→拆除支撑。
★ 预制楼梯施工工序
预制楼梯板安装的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楼梯上下口做细石混凝土找平→楼梯板起吊→楼梯板就位、校正→固定→连接灌浆→检查验收(因为楼梯无建筑面层做法,安装控制重点是楼梯梯板顶面标高控制)。
★ 预制叠合阳台板施工工序
预制叠合阳台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阳台支撑体系施工→阳台板起吊、就位→阳台板校正→机电管线铺设→上铁钢筋绑扎→检查验收→浇筑混凝土。
★ 施工部署流程
★ 现场管理流程
★ 预制构件管理流程
目前部分施工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实施经验有限,因此在项目开展中需要花费大量的工期来摸索尝试,且质量不可控。项目中期或有所好转,但由于施工方法、管理方式等不先进,工期达不到最理想状态;施工问题,全楼一错到底;并且施工企业对设计图纸不能纠错与改进,对构件加工不能提出合理意见。以下列举了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 施工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问题
所有参与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开展严格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总包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应选用有经验的、专业化的灌浆队伍和产业工人,相关队伍和人员的资历、经验等应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场施工。
▶ 技术方案策划不合理问题
塔吊布置不合理导致施工效率、经济性欠缺;脚手架方案问题;构件堆场杂乱;构件吊点布置不合理、吊具产品质量问题;大跨度板的支撑方案不合理;楼板的整体支撑方案需优化等。
▶ 施工工艺不规范问题
外叶墙板涨模;交接层凿毛未清理干净;外伸箍筋截断;墙体纵筋绑扎不满足设计构造要求;封浆材料削弱结合面抗剪能力;封浆料进入套筒;灌浆不密实;楼板的后浇段涨模、养护时间不足提前拆除支撑系统等。
▶ 施工精度问题
转换层钢筋定位精度、钢筋外伸长度不足等;墙面垂直度不满足要求,产生累积误差;外叶板接缝处宽度误差较大导致接缝处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且影响建筑立面美观;楼板浇筑超厚等。
▶ 成品保护措施问题
▶ 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预制构件加工和现场施工开始之前,总包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构件加工和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含管理制度、技术和工人培训方案、主要构件加工工艺方案、主要施工工序工艺方案、加工和施工质量控制专项方案、检验和验收制度等),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审核,经审核确认后方可开始构件加工和现场施工。
应选择具有实际装配式工程经验的监理团队参与项目的全面质量监管工作。监理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提交完善的监理大纲,并对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关键产品、构件、工序,制定全面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监理大纲应报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