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3银河游戏·6163银河手机版

相关政策

MANAGEMENT DYNAMICS

其他省市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3-16来源:西安人大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建筑行业拉开转型升级的大幕,中国装配式建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2017年3月陕西省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20年重点推进地区要达到20%以上,2025年全省要达到30%以上。2017年5月西安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18年底前培育、支持和发展3个以上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累计完成1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累计达到200万平方米等目标。

一、国内及陕西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全国各省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 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与上海、北京、沈阳等装配式建筑发展名列前茅的城市相比,陕西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例如,上海2016年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强制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面积1620万平方米,走在了国家前列,目前新建建筑的预制率已经不小于40%,遥遥领先其他省市。辽宁装配式建筑项目已达2000万平方米,其中沈阳市2016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接近30%。而我省装配式建筑规模虽进一步提高,但距离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依旧任重道远。据了解,2017年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建项目124.37万平方米。其中,西安市组织建设装配式建筑项目35.36万平方米。

另外,2017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其中,陕西省没有城市入选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且仅有2个企业入选产业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与现浇式工程比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整体成本较高。根据测算,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增加建设成本约300-500元/m2,装配式建筑造价通常要高出10%到15%。二是施工和生产过程还存在一些难点。如各种类型的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方面,在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方面还不成熟;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此同时,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国内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可供参考。三是由于其设计施工要求做好前期规划,包括工期进度计划、构件标准化深化设计等,所以装配式建筑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四是政策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装配式建筑具有低污染、低能耗、效率高等特性,为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丰富政策扶持手段、加强扶持力度。在现有的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以下方式:一是用地保障。例如成都市规定重大装配式建设工程部品部件生产项目,可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出让价款可约定分期缴纳。二是税费优惠政策。例如减免增值税:重庆市和郑州市对符合规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减少增收所得税:成都市规定装配式建筑企业经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财政支持政策,例如郑州市设立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对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每平米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四是容积率补偿政策,例如上海市明确规定装配式开发项目的容积率补偿三个百分点。湖南省规定叠合墙体的部分厚度不计入容积率的计算。郑州市规定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商品住房项目,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但其建筑面积不应超过总建筑面积的3%。五是资金支持政策,例如郑州市提出装配式建筑可全额返还预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成都市将预制墙体构件材料的使用及预制装配率作为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的主要依据。

第二,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依托各专业院校、研究机构、建筑业企业、建筑业协会等建立装配式建筑培训基地,专门培育相关专业人才。二是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建议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三是加快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用工管理制度,建立产业化技术工种分类,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建筑产业化工人队伍。

第三,整合市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是建立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市场链条,通过重组、重新配置、共享的方式,整合在装配式建筑行业这个产业链上的各相关单位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二是组建政府各部门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有效增强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制定和工作协调的力度。

第四,发挥试点示范效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一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发挥2个国家产业基地的带头作用,推动装配式建筑及相关构件生产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二是考虑在保障性住房等全面强制推行装配式建筑。从政策性工程试点,逐步向商业化建筑拓展,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的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比例。

第五,进一步加强对标学习和宣传力度。一是向北京、上海、沈阳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取经,尽快建立完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学习发展经验。目前北京、深圳、沈阳等均制定了十余部技术标准及管理文件。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了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并及时通报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Baidu
sogou